一盆鲜花拔了穷根子 羊尖南村花卉种植姹紫嫣红
“这个黄金周真是挣到‘黄金’了!”国庆长假结束,锡山区羊尖镇南村村终于“冷清”下来,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刚结束“大忙季节”——将3万多盆鲜花在黄金周里如期售罄,此时,许多花农正在计算自家收入。作为锡山区最大的花卉生产村,这几年每逢重要节假日,这里的“花市”都能让花农们赚个盆满钵满。
南村村由于地处偏僻,10多年前曾是锡山区最落后的“尾巴村”之一,2006年被列入全市首批重点扶持的经济薄弱村。“我们村庄正是依靠一盆鲜花拔掉了穷根子。”村党总支书记沈巍锋脸上笑意荡漾。他口中所说的“一盆花”,便是眼下颇受市民追捧的仙客来。10年前,由当地外来女婿于永军引进的这种意义不一般的花卉,已彻底改变了村庄的命运。
2003年,老家在盐城滨海的于永军来到南村做了上门女婿,这位从农校毕业的小伙子有个特别的爱好——种花。他多方筹资130万元,注册成立花卉园艺场,专业从事仙客来盆花的生产。“只有发展高端农业,才能让土地生金。”见多识广的于永军告诉乡亲们。
于永军率先设计建造了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,当年就出产仙客来5万盆,盈利30万元。2010年,适逢锡山区大力实施“一村一园”工程,于永军又顺势而为进一步扩大规模,建成温室大棚面积1.5万平方米,除主要生产仙客来外,还栽培蝴蝶兰等其它高档花卉。翌年,于永军就实现花卉销售750万元,获利120多万元。
依靠能人领头,让南村村干部看到广袤田野新希望。4年前,南村村专门组建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,由于永军为领头的合作社出面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经营模式,吸引更多农户加盟。目前,当地已有70多户农民也开始种花,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。由于主要采用大棚栽培,这里出产的鲜花已四季不断。去年,南村村出产仙客来逾50万盆,占全市的九成以上。许多村民依靠合作社这棵“大树”,也开始大幅增加收入。
记者行走在南村村宽敞整洁的村道上,放眼望去,只见一座座大棚内仙客来、蝴蝶兰等鲜花姹紫嫣红;合作社里,村民们忙着拌土育苗,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。沈巍锋介绍,依托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的实力,村里家家户户已实现水、电、路、闭路电视、宽带网“五通”,还新建了村文体活动中心、村民公园和老年活动室等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两年前,南村村已跻身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。(东流)
在经过了连续几天的暴雨之后,南京溧水区的多处农田被毁,房屋被淹,防汛形势非常严峻,当地也启动了防汛的紧急预案,一共6000多人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。记者来到溧水区灾情最严重的洪蓝镇青锋村,这里也是石臼湖的西北圩,积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脚踝,很难再往前行走了。为了到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,记者乘坐村民们的小船前往,经过十多分钟的行程后,终于来到了大堤上。
题图为暴雨中的南京、苏州、常州街头。苏阳王建康陈暐摄昨日,高淳公路养护人员正在准备防汛围挡物资。张杰孔捷邵丹摄暴雨、大暴雨!截至2日14时,太湖水位4.48米,超警戒水位0.68米。苏南运河常州、无锡和苏州水位分别为5.62米、5.08米和4.71米,分别较前一日上涨1.04米、0.81米和0.61米,超警戒水位1.32米、1.18米和0.91米,其中苏州站超历史最高水位0.11米……1日、2日,我省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普降暴雨、大暴雨。
考完的学生们走起了红地毯赵杰摄英国脱欧、巴黎、屠呦呦获诺贝尔奖、二孩政策……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这些热点昨天都出现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2016小升初英语能力测试题中,不过,很多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。校方表示,知识面广、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望取得好成绩。据悉,今年有近2700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,将录取340人。因为南外小升初明年改面测,今年是笔试的最后一年。
最近的南京梅雨天潮湿闷热温度高,不少乘坐地铁的市民都在途中出现意外,有的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眩晕,有的甚至出现了中暑症状。地铁警方提醒,颅脑疾患病人、老年人以及体质不好的乘客乘坐地铁出行时,尽量避开早晚高峰,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补充能量的小食品。
中国江苏网(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)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
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
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-20110154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-20110153